博物馆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大众打造高质量体验之旅,让“文博热”持续“长红”,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精神根脉。我们要持续练好内功不断深入挖掘文物故事,提升展览水平、社教活动内容,同时也要和高校、文化机构等合作创新开发独特的衍生产品,运用自媒体等提升博物馆传播力,通过全程的优质文化体验和服务,讲好文物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
“全民阅读”已连续1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从“倡导”向“深化”演进,我们应该从三方面发力:立足时代特征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向价值的原创精品;实施进社区、乡村、机关、校园、企业的“五进工程”;深化文旅融合策划主题阅读活动,联合图书馆设立特殊群体阅读专区,携手公益组织推进乡村书屋建设,构建全民阅读立体网络。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
中国文化产业正经历着一场由内而外的深刻变革,原创力与科技力的双重驱动正在重塑产业生态,开辟出满足新时代精神需求的文化新空间。未来的文化图景,必将是原创之光照亮文明之路,科技之翼托举精神之梦的新境界。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
为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我们打造了“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季”与“非遗相声大会”两大品牌活动。每年,我们都会集中演出一大批精品力作,既有经典作品的全新演绎,也有新创作品的独特呈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知好作品总是蕴含着无穷能量。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刘学俊
我们要以当代视角持续创新创作,通过跨界联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成为“活的语言”。各地在发展文旅产业时,以当地特色文化为突破口,深入挖掘民间传统习俗,培育更加丰富的产品服务业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的体验场景。
——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