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应更好发挥教育功能、赋能城市生活
锦绣中华 · 代表委员谈文化

高校博物馆应更好发挥教育功能、赋能城市生活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

     2025-03-09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南京市博物总馆由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渡江胜利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7家市属文博场馆共同组成,是融汇南京古代史、近现代史、革命史、城市史、考古、文保、民俗与非遗等诸多门类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去年接待游客4300万人次,居江苏全省第一。

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代表介绍,南京市博物总馆在全国率先尝试运行“总分馆”制,10年来在博物总馆和各分馆之间实现文物藏品打通、人才打通、资源打通、管理打通,实现总分馆目标同向、规划同步、资源互通、运作协同。如今,“总分馆”制已被写入国家文物局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指导意见。

“博物馆+教育”一直是宋燕代表在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围绕着“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展开了诸多尝试。例如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作为“儿童友好型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对展品展柜、灯光的高度进行了优化调整,对展牌文字介绍进行了优化,更适合孩子们观看阅读。而在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去年专门为青少年打造了“对话自然——探索园林里的昆虫世界”展览,整个展览从内容策划、展陈方式、社教活动均围绕孩子们的需求进行设计。

今年两会,宋燕代表又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发挥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建议。她告诉记者,中国的博物馆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藏在”高校里的。2024年6月开始,在南京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下,对南京的高校博物馆进行了整体调研。调研发现,南京拥有67个各具特色的高校博物馆,每家都有其独特的藏品。2024年9月,“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并同步启动了首届联展和大学新生“第一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基于此,我准备了相关建议,期望全国更多的高校博物馆能更好发挥教育功能、更好赋能城市生活。”

除了进一步发挥高效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宋燕代表对于南京博物馆事业的总体发展也充满着信心。宋燕说。“南京现有备案博物馆82座,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整合全市博物馆资源,强化备案博物馆的联动合作,共享数字藏品资源,提升原创精品展览的策划能力,推动展览品质提质升级,为博物馆‘聚人气’的同时可以通过‘云展览’让观众动动手指就能感受文物的魅力。 ”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当记者问道,未来的博物馆事业该如何利用科技赋能,打破地理边界实现发展时,宋燕代表回答:“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应与时代共振。博物馆不仅是过去的守护者,更需要成为未来的建构者。”

记者:刘瀛璐
编辑: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