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即使有火烧赤壁,古人在海战时依然喜欢铁索连环?
“火烧连船”这段历史给了后人一个错误的印象,就是在海战中使用铁索连环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策。而事实上,在古代海战中,无论中西,铁索连环都被广泛使用。
“火烧连船”这段历史给了后人一个错误的印象,就是在海战中使用铁索连环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策。而事实上,在古代海战中,无论中西,铁索连环都被广泛使用。
说到罗马军团,大部分人会联想到罗马士兵肩并肩,紧密地站在一起,将盾牌举起,排成龟甲阵,一步步向敌人走去的场景。在世人印象里,罗马士兵好像从未使用过长杆武器,标志性的短剑近乎成为罗马军团的符号。难道罗马人不需要长矛吗?
《决战中途岛》的“大场面”感让人印象深刻:防空炮开火织成的弹幕,炸弹爆炸后的火光,而那些俯冲轰炸的视角更是让人感受到,飞行员真是时刻在刀尖上跳舞。电影中展示的俯冲轰炸不仅仅是太平洋战场上的“主角”,更是整个二战中的主角。
雄才大略的枭雄曹操、鞠躬尽瘁的丞相孔明…… 这些人物如漫天星斗般装点在历史的长空之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钦佩、唏嘘和感悟。不过,你可曾想过,三国时期的哪位著名人物见证了最多的历史事件,可以荣获三国“全勤奖”?
在《说唐演义》中,秦琼和尉迟恭二人的武器“杀手锏”和“鞭子”被唐高祖李渊钦封。为什么从军队行伍乃至演义小说,都对锏这类钝器颇为青睐,甚至会将在关键时刻使出绝招的称为“杀手锏”,而不是“杀手刀”“杀手剑”呢?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令诸葛亮的名号家喻户晓,除了风靡各大视频网站的“鬼畜”视频外,一些互联网社区的网友十分热衷给诸葛亮提供各种现代装备来帮助他北伐。那么,为什么网友不送别的,非要给诸葛亮送去方便面这类食物物资呢?
沙俄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到:“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所以,清军的武器装备究竟什么样?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凭“草船借箭”一役,不仅免遭周瑜因嫉妒而起的暗算,反而为孙刘联军补充了军备,可谓一举两得。虽然“草船借箭”的故事设计得异常巧妙,聪明的读者却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什么不放一只火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