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的流量密码
提及长沙,很多人会用“烟火气”这个词来形容。
https://oss.gjrwls.com/cmsFiles/2025/06/17/20250617140700-84bdcba3-d3c7-45f2-808d-20b4ff8454d2.png
烟火气与潮生活

网红城市的流量密码

周冉      2025-06-19     

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25年6月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提及长沙,很多人会用“烟火气”这个词来形容。“三十年前的橘子洲,蛙声一片,几个门店前,人流串织。打着赤膊的汉子,坐在河滩边,吹江风,扯粟壳,大多晚上不回家。城里的弄巷,通风不好,夏天闷热,躺在床上出汗,不如坐到江滩纳凉。这样一来,不少人养成了吃夜宵的习惯。‘夜猫子’也特别多。凌晨一两点,解放西路的歌厅才收场。帅男靓女又转到了橘子洲,外地人弄不明白,长沙的夜生活为什么不打烊。”在老长沙人的回忆里,夜生活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今天,华灯照耀下,如同白昼的五一商圈是属于年轻人的城市夜游地。他们手拿各色小吃和新派茶饮,在时尚又怀旧的招牌前打卡拍照,听一场星光下的露天摇滚音乐会。凌晨1点,长沙的各大夜市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不少热门餐厅都要取号排队才能吃上。穿行市井街巷,各种美食混合在一起的香味扑鼻而来。喧闹的人群在凌晨两三点还迟迟不肯散去。第二天,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又出现在长沙五花八门的老街巷,兴致勃勃地浏览这座网红城市。

橘子洲头 风华正茂

 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橘子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城外。在2000多年的历史图景中,长沙始终处于湖湘地区的核心地位。很多第一次来长沙的游客,都会把橘子洲头写在打卡愿望清单的前几位。即使是厌倦了千篇一律的90后、00后,依然会把“在橘子洲美美拍个照”作为长沙之旅的重要事项。网上不乏“解锁橘子洲神仙机位”“橘子洲拍照全攻略”“橘子洲5个必备拍照姿势”这样的打卡教学帖,很多网红达人还现身说法,手把手教你如何将人与景都放在完美位置。

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它四面环水,全长5千米,形状狭长,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其中狭窄的地方约40米宽,最宽的地方达140米,宛如一艘巨轮停泊在湘江中心。

据记载,橘子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由江里的沙土堆积而成。古时原有桔洲、织洲、誓洲、泉洲四岛,到清朝时,只剩上洲、中洲、下洲三岛。现在的橘子洲已经演变成一串长岛,上为牛头洲,中为水陆洲,下为傅家洲。

唐代时,这里就盛产南橘,远销江汉等地。五代词人李珣的《渔歌子·荻花秋》曾这样描绘橘子洲的景色:“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杜甫也曾为橘子洲留下“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诗句。橘洲文化园如今仍是景区内的一大亮点,这里面积约60亩,以橘树为主,是目前城市内最大的橘园。每当橘子成熟的时候,整个园子都弥漫着清新的橘香。

橘子洲自古以来就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洲上绿树成荫,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江鸥点点,夏季绿树成荫,秋天橘香四溢,冬季则有“江天暮雪”的美景。这里生长着数千种花草藤蔓植物,其中名贵植物有143种,还有鹤、鹭、鸥等珍稀动物栖息,堪称一个天然的生态乐园。除了橘子园,岛上现在还有李子园、板栗园、茶园和枇杷、桃、梨、杏等人工栽种的水果,以及山楂、猕猴桃、金樱子、野葡萄、山海棠等野果,可谓花果繁盛。

1925年,毛泽东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在橘子洲游览时写下著名的《沁园春·长沙》,其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成为经典名句。坐落于此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以青年时期毛泽东形象为原型,突出表现伟人青年时代风华正茂时的气概,为名洲增色不少。1998年,这里正式更名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总面积约17公顷,开放区面积约6公顷。洲头颂橘亭、汉白玉诗词碑、铜像广场、藤架广场、毛主席畅游湘江纪念点、揽岳亭、枕江亭、盆景园、大门广场等都是游客拍照打卡的热门点位。

在这里,沉浸式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火热上演,游客以“学生”身份“分班”列队在青春剧场的长廊前,跨时空体验青年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热血青年在长沙的求学经历。随着历史的大门缓缓开启,“觉醒年代”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为每一位到访的中国人注入了一股股信仰的力量。

橘子洲梅园。橘子洲自古以来就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洲上绿树成荫,四季景色各异

绽放在夜空中的浪漫

从2010年起,长沙推出每周六晚在橘子洲专用燃放场所燃放烟花的活动,以“橘洲浪漫、璀璨星城”为主题,橘子洲为载体,把山、水、洲、城这一独特的城市景观,以极为绚烂的方式展示给国内外游客。“到橘子洲看焰火”,成为展示长沙城市形象一个特殊方式。

屹立于湘江边的杜甫江阁曾是观赏烟花的最佳位置之一。这里不仅能欣赏到烟花的美丽,还能听到专业的解说和搭配的音乐。杜甫江阁是为缅怀诗圣杜甫而建的园林仿古建筑,它与橘子洲、岳麓山隔江相望,是湘江风光带上不可或缺的一点。杜甫晚年两度驻足长沙,作诗50余首,并寄居江阁魂归湘江,与长沙结下不解之缘。2005年9月,长沙市选址在长沙西湖路与湘江大道相交的湘江风光带上,修建杜甫江阁。

杜甫江阁是为缅怀诗圣杜甫而建的园林仿古建筑。屹立于湘江边的杜甫江阁曾是观赏橘子洲烟花的最佳位置之一

如今,橘子洲烟花表演虽然已经停止,但游客可以乘坐长沙到浏阳天空剧院的直通车,感受中国烟花之乡的魅力。“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熟悉的旋律穿透岁月之门,成为“浏阳”的一种文化符号。位于湖南省东部的浏阳市,因浏阳河得名,因歌曲《浏阳河》而出名。在业内,浏阳市的烟花爆竹更有名,大到G20杭州峰会、北京奥运会、国庆大典等重大时刻,小到每逢佳节各家各户燃放的爆竹,都有浏阳烟花的身影。

如今在浏阳,每周六都会推出“焰遇·浏阳河”沉浸式烟火秀,采用“烟花+舞剧+音乐”的表现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国潮融入焰火晚会,让烟花成为夜间新消费场景的主角。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只需预约并支付1元门票,即可在这里享受夜空之下的浪漫。如梦似幻的“蓝色瀑布”、绚烂夺目的“七彩祥云”、神秘莫测的“天空之门”,浏阳烟花从不故步自封,总是紧跟潮流元素。2025年2月,新年过后的首场烟花秀就用“无人机+烟花”的方式神还原电影《哪吒2》中的名场面。当脚踏风火轮的哪吒、重塑哪吒肉身的莲花以及诙谐可爱的结界兽出现在天空中时,很多观众不由得惊呼:“这也太会玩了!”

位于浏阳市的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村办博物馆,享有“中国花炮第一馆”的美誉。从花炮始祖李畋发明第一颗爆竹到如今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花炮文化,浏阳的花炮产业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可以说是“十家九爆”。不过你以为浏阳只有传承千年的非遗烟花?那就错了,位于浏阳市集里街道道吾山西路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复合式新华书店,让看完烟花的人们可以在极具艺术氛围的空间设计中,坐下来静静喝一杯茶或咖啡、阅读一本喜欢的书籍,或是踱步感受浏阳的城市发展历史。

湘江夜景 一网打尽

与杜甫江阁相距不足千米,有明代时就作为“网红景点”接受四方名士参观打卡的天心阁,俞仪、邓显鹤、何绍基、江忠源、郭嵩焘、王闿运、王先谦,都曾登临并留下诗文。

这座明代长沙城第一高楼最早是用于军事和观天象。星象学家认为这里地势高峻,地脉隆起,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楼建“天心”与“文昌”二阁。天心阁下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前202),为长沙王吴芮所建,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五年(1372),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长为8.5千米。

太平天国时,西王萧朝贵率军攻打长沙就是从这里进攻的,现在城墙上还留下一些炮眼。1905年,孙中山、黄兴在日本派遣同盟会会员陈家鼎回湖南组织同盟会机关,其秘密机关一度设在天心阁内。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攻入长沙,也曾在天心阁作报告。

1938年,天心阁原址被烧毁。1983年重建的天心阁现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作为目前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天心阁是陪伴一代代长沙人成长的城市地标,很多老长沙民俗传统都跟它有关,如端午节“走城墙”、中秋节“拜月”、七月初七“拜魁星”等。

夜游天心阁活动在每晚天心阁亮灯之前,都安排一场盛大的开阁仪式。文昌帝君、魁星、吴芮、利苍、辛追、辛弃疾,这些曾出现在神话或历史中的人物逐一亮相。文昌帝君和魁星会与大家来一场文学知识比拼。待到天心阁暖黄的灯光亮起,新编排的传统湘剧上演,配合独特的光影效果,使人沉浸其中。

春节期间,天心阁光影秀主打“文化+科技”,运用投影拼接技术,实现大面积投影与建筑界面的精准融合,重塑古阁风华。光影秀将天心阁的历史变迁、建筑细节以立体动态形式呈现出来,展现出天心阁在不同时期的修缮变化,让游客一睹古阁跨越时空“重生”后的完整风貌。

湘江两岸灯光闪烁,将长沙夜空装扮得流光溢彩,犹如流动的画卷。如果想从整体上欣赏橘子洲、天心阁和杜甫江阁,更惬意地将城市灯火所描绘的繁华绚烂图景收入眼底,不妨放松下来,乘坐游轮夜游湘江。从橘子洲码头、三馆一厅码头或是岳麓山旅游码头出发,中途不停靠,可以在游轮的甲板上吹着江风欣赏夜景,也可以坐在船舱内一边透过玻璃静静欣赏,一边听游轮上关于沿途景点的讲解。路过渔人码头时,两岸霓虹灯与一栋栋各具风情的建筑交相辉映,长沙IFS国际金融中心高耸入云,傲立于远方。经过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塑像时,大家会不约而同打卡拍照,留下独一无二的“长沙印记”。

游老街巷 所到之处皆风景

长沙城地势平坦,城市格局逐渐发展为鱼骨状和棋盘状,商业街巷与生活街巷交织融合,就像“毛细血管”布满整个城市。照相馆、小食店、录像厅、凉面摊、臭豆腐摊散落其中,需要深入其间一一探索。

新中国成立前,受战争荼毒,长沙城市建设几近焚毁。1938年11月12日,国民政府奉行“焦土抗战”政策,火烧长沙,史称文夕大火。之所以是“文夕”,是因为电报刚刚进入中国时发送电报非常贵,一般按字论价,为了节约用字,将月份用地支代替,日期用韵目代替,12的代码就是“文”,再加上大火发生在夜里(即夕),合起来称“文夕”。大火之后,长沙全市原有1100多条街巷(不包括水陆洲和河西),全部焚毁的有690余条,幸存房屋不到5栋的有330多条,全市严重受损街道将近90%。据战后统计,长沙的受损程度在所有城市中位列第一,整个城市几乎沦为一片“废墟”。前文所提到的天心阁建筑也毁于这场大火。

重建市民生活区,成为长沙战后建设最重要的事情。旧城修复基本沿袭之前的格局,在街巷骨架脉络上与数千年前保持高度一致,有不少具有深远涵义的道路名称也得以保留,例如以中华民族祖先命名的轩辕殿、因销售灯笼得名的登隆街由于当时物资匮乏,建筑的布局紧凑,材料构造也以经济实用为主。建筑没有统一的形制,在构造与色彩上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改革开放后,长沙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旧城与新城市风格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今天各种风格混搭的独特城市街景。漫步其中,会有与众不同的旅行体验。

1982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沙成为国家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3年2月8日,《长沙名城保护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出台。在此后的城市建设中,长沙对集中反映历史文化的老城区、古城遗址等采取了保护措施。今天的游客可以在长沙寻找到一大批古今交汇的历史文化街区。

西园北里因唐宰相裴休在此修建西楼而得名。这条悠长而逼仄的小巷两侧,串起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民居,左宗棠祠、李立故居、西园古井等都分布在这里。民国时期,这里住着名门望族和达官显贵,两头设有栅栏,并派专人看守。西园北里是文夕大火中幸存的民国老街,这里也是长沙不可移动文物最多的街区。

西园北里历史文化街区,这条悠长而逼仄的小巷两侧,串起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民居,左宗棠祠、李立故居、西园古井等都分布在这里

都正街藏在繁华的解放西,却闹中取静,散发着自己独特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它全长314米,宽5.5米,东邻天心阁,西邻蔡锷南路,北至人民西路,南到县正街,是长沙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历史街巷之一,也曾是古长沙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如今的都正街,保留清代建筑风格,传统中式灯笼高高挂起,行走其间,有种穿越到清末民初的错觉。沿都正街一路行进,穿过几条悠悠古巷,就来到《湘江评论》编辑部旧址。不远处的白果园33号,是《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青砖黛瓦,雕花门窗,尽展历史文化名城韵致。白果园历史文化旅游街区位于五一商圈,藏于闹市,隐入繁华。这里巷道交错、麻石铺街、老屋连缀,充满着长沙城味道。

都正街全长314米,宽5.5米,藏在繁华的解放西,却闹中取静,散发着独特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长沙历史上流传着一句俗语:“不入潮宗门,不进长沙城。”潮宗门,原名“朝宗门”,在注重宗族伦理的古代,这扇城门的名字原本是朝拜祖宗、纪念先祖之意。后来,因为朝宗门一带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街上到处都是满溢出来的河水,“朝”字逐渐就演变成“潮”字。古代长沙共有13个城门,东有浏阳门、小吴门、经武门,南有学宫门、正南门(黄道门),西有通泰门、潮宗门、福兴门、太平门、大西门、小西门,北有兴汉门、北门(湘春门)。其中潮宗门正对湘江,是到达河运码头的必经之地,如果有敌军想绕开潮宗门进入长沙,将会绕着城墙多走许多路,也很容易被城内士兵发现。因此,想攻进长沙的军队,一般都会选择从潮宗门进入。

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长沙繁华中心,是长沙目前少有的古麻石街之一,200 余家品牌店星罗棋布,遍布其间

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长沙繁华的中心,拥有400多年历史,是长沙目前少有的古麻石街之一。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潮宗街在保留年代特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对古建筑进行修缮,这里现在汇集了大量潮牌店买手店。踏入潮宗街,仿佛置身于创意的海洋。200余家品牌店星罗棋布,涵盖潮牌店、剧场、金丝楠木博物馆、如院丝绸博物馆、书店、民宿等各类特色店铺,多元融合的业态活力满满。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与新茶饮、咖啡店、湘菜馆等文旅业态相得益彰,古典与时尚在这里擦出火花,吸引着众多年轻游客游览打卡。

丰盈西里有各种咖啡店文创店,青灰色老墙砖上爬满藤蔓植物,白墙灰瓦后面露出明媚的现代建筑一角。错落飞起的檐角,与层层叠叠的屋瓦相映成趣,露出一道蓝色天际线,摩天大厦就在天际线的远处充当这幅画面的背景。

太平街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老街。鱼骨状的街巷位于湘江一侧,北临五一大道,南连解放西路。街区内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如贾谊故居、长怀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楼旧址、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

花样小吃 让你唇齿留香

 长沙坡子街拥有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千年老街,如今是以火宫殿为龙头的美食一条街。虽然只有几百米长度,却包含了非常多的美食,臭豆腐、糖油粑粑、汤面、米粉、乾煎鸡油八宝饭、萝卜丝饼、嗦螺、口味虾等等,吃货的最佳选择就是这里了。

长沙地区的温润气候为豆腐卤水配方中的植物原料创造了绝佳的生长环境。“油炸豆腐四四方,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外层酥脆内如脑,最要锅边趁热尝。”坡子街边童谣唱,火宫殿里早茶忙。在专门售卖长沙特色小吃的火宫殿,上得了正席,也入得了街巷的臭豆腐算得上顶流。传统臭豆腐的制作要从制作卤水开始,之后还要碾制豆腐坯、上色入味,炸制臭豆腐。卤水制作工艺复杂,陶瓷瓦罐中,用香菇打底,覆盖冬笋片,加入紫苏、豆豉熬成的水,再配点生碱、盐、白酒等佐料,封口发酵。20天后,用棍搅动催快发酵,一年半至两年后,香菇、冬笋自然化解,形成卤水。生坯用上等黄豆磨碾、蒸制而成。上色相对简单,先在卤水中加入磨碎的茶叶粉,增色杀菌,再放入过滤后的卤水中,一般浸泡4至6小时,才能上色入味,晾水风干后,即可入锅烹炸。长沙人口味重,葱、蒜、盐、香菜、孜然、辣椒粉、花生酱、芝麻、香醋都招呼上。开呷时,先用筷子刺穿气泡,灌入汤汁,用筷子压一压,再蘸着佐料送入口中,顿时胃口大开。

在高手如林的米粉江湖里,长沙米粉注重汤头的醇厚与码子的丰富多样。奶白色的骨汤用牛骨、猪骨等食材长时间熬制而成,散发着浓郁的鲜香。码子有肉丝、排骨、牛肉、杂酱等,任君选择。劲道的米粉在汤中翻滚,盖上肉丝码子,撒上一把葱花、香菜,再淋上一勺红红的辣椒油,米粉爽滑,肉丝鲜嫩。葱油粑粑则是以粳米粉或糯米浆为主要原料,加入葱花、盐等调味,经油炸制成。其特点是外皮酥脆金黄,内里绵软,葱香浓郁,是长沙早餐的不二选择,也是湖湘大地的标志性美食。本地人会推荐你去隐秘的苍蝇馆子,嗦粉首选开在社区里的粉店,甚至有“装修越破,粉越好吃”的笑谈。傍晚在江边喝茶小憩,卤味、啤酒、西瓜,很多人就着江风能聊到夜半三更。

2010年,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还是长沙旧城街头的一个路边摊,专做“炸炸炸”。“炸炸炸”就是把所有能吃的食材都放在竹串串上,然后用大油爆炸,炸完裹上特制辣酱。炸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排骨、翅中、香干、香肠、金针菇、腐竹等等,各家的秘诀就是辣酱的独特配方。“文和友”意思就是老板文宾和他的朋友。几年过去,从路边摊到室内店铺,老长沙龙虾馆坚持怀旧装饰风格,从单个店铺,开成了连锁店,店内粗糙的水泥墙面、简易的木制桌椅与各种具有年代感的餐饮器具,都让人重返1980年代现场。它的杜甫江阁分店还原了旧城街区,食客从崭新的马赛克墙面进入内部时,仿佛瞬间回到过去。其火爆程度创造了长沙餐饮界的多个纪录,如晚7点排队过千的纪录、连续12小时排队记录等等。杜甫江阁店位于长沙旧城内部,2017年,杜甫江阁店所处片区进行城市更新,店铺只能被迫拆除。

超级文和友除包含自产品牌美食外,还引入了众多沉寂在老街巷的长沙特色餐饮及小吃门店、手信店。大量建筑旧物与日常物品出现在目之所及的每个角落,食客可以沉浸式体验 20 世纪 80 年代长沙市井生活的气息

湘江中路与人民西路两条城市主干道交接处、毗邻五一商圈核心区位的海信广场,成为文和友分店的下一个选址目标。在设计过程中,他们用上千张建筑图纸,立体拼贴复建了一座老长沙城,在国际品牌林立的现代化商场里独树一帜。七层的规模让这里可以包罗万象,故称超级文和友,除了文和友小龙虾、文和友臭豆腐、文和友大香肠、文和友零食这些自产品牌美食,超级文和友从一楼到三楼引入了众多沉寂在老街巷的长沙特色餐饮及小吃门店、手信店,将茶颜悦色、正哥牛肉串、李公庙糖油粑粑等本土网红餐饮店收入囊中,为访客提供一站式美食;四楼、五楼设置了各类怀旧娱乐方式,如游戏街机、电影放映厅、迪斯科舞厅、泡脚城等,以及述古书店、气味博物馆;六、七楼则是文和友美术馆、复古溜冰场。大量建筑旧物与日常物品出现在目之所及的每个角落,食客可以沉浸式体验20世纪80 年代长沙市井生活的气息。

国风混搭“茶”江湖

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个来长沙玩过几天的游客都会至少喝一杯茶颜悦色。茶颜悦色的出圈最早得益于以国风美学打造品牌形象,用纯茶加纯牛奶搭配奶沫、奶油和坚果,中茶西做。产品命名如“幽兰拿铁”“声声乌龙”“古德墨拧”“鸳央咖啡”充满00后对“诗意”二字的新解读,而“春来鸟不惊”“白了少年头”“凤栖绿桂”又好像用奶茶画了一幅丹青。门店装修采用绿墙灰砖、雕花木门,将故宫名画印上纸杯。这种“传统文化年轻化”的策略,让茶颜悦色很快声名鹊起。

讲过了年轻人喜欢的混搭茶饮,再来看看老长沙风格的茶馆。白果园东茅街,西起登隆街,东至吉庆街与马王街交界,全长仅400余米。从街面上拐入一条狭窄的小巷,没走几步路就可以看到“东茅街茶馆”几个字。这个由5000平方米老厂房改造的茶馆开业两个多月,日均接待超一万人,每天卖出三千多杯茶、三千多个包子、七八百斤粉。从早到晚,几乎座无虚席。

“一去二三里,茶园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品茶。”老长沙人传唱的歌谣描绘了旧时茶馆的兴旺。正如长沙本地人评价的那样:“长沙的茶馆既不追求川渝的工夫茶艺,也不专注于广州的茶点搭配,更没有杭州西湖边的雅致情调,只如同长沙人性格一样,要‘闹’。”掀开门帘步入其中,扑面而来的就是热气腾腾的喧闹: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斑驳的墙壁,老式木桌条凳竹椅,语录碑立中央、湖湘名人画像上墙……价目表高高挂起:2元葱油粑粑、5元花生瓜子、8元红茶绿茶,价格公道,薄利多销。在茶馆,不仅有当地年轻人休息日来打牌嗦粉,也有年长者手握一个大茶缸高谈阔论消磨时光,毕竟在这里8块钱一碗茶水可以待一天。更有不少游客来拍照打卡,即使找不到座位,临走也会带上几袋杏干花片、紫苏梅子姜。

Z时代网红景点

在长沙,还有一些网红景点,充满Z时代(互联网时代)特点。穿过繁华喧闹的五一广场,太平路与解放西路交叉路口东南向100米的坡子街派出所门前,无论白天深夜,酷暑寒冬,大批年轻人慕名前来排队打卡,也有人为了搞怪摆出“蹲下抱头”的拍照留念姿势。进进出出的民警偶尔会露出无奈的表情,但大多数时间都见怪不怪。

坡子街派出所成为网红打卡地,源自警务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火爆全网。解放西路是长沙最繁华的地带,属于坡子街派出所辖区,这里聚集7家购物中心、近3000家单位、50余家酒吧清吧KTV、400余家酒店民宿,户籍常住人口只有约9.9万人,但日均人流量达43万人次,跨年当天人流量曾达历史峰值201万人次。正因为较为独特的辖区情况,坡子街派出所接到的案件五花八门。各种民事纠纷、治安与刑事案件,需要警察调解或侦查。《守护解放西》没有剧本,内容就是记录民警接警和处理案件的日常工作,但片中许多案件让民警常常哭笑不得。在协调矛盾和解决纠纷的过程中,民警们的宽容亲和也获得观众喜爱。大家不仅成了节目的粉丝,更成了派出所和民警本人的粉丝,警民关系更加亲近。只要来打卡的游客不对警方工作造成干扰,不随意进入办公场所,派出所都采取包容态度。为规范游客行为,他们还会设置大喇叭提醒:“请大家有序排队,文明打卡,严禁蹲下、抱头拍照等不文明行为。”

坡子街派出所成为网红打卡地,源自警务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火爆全网。只要来打卡的游客不对警方工作造成干扰,不随意进入办公场所,派出所都采取包容态度

位于黄兴路与解放路交会处有几条斑马线,也曾登上热搜,很多年轻人来到长沙,都会以这里的裸眼3D大屏和粉红斑马线为背景拍一张打卡照。2021年的三八妇女节,解放西路上的斑马线被刷成粉红色和白色相间,并点缀着红色爱心。航拍下的粉红色线条在灰黑色路面上鲜艳而温暖。照片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在媒体与网友的转发评论下,成为网络热门事件。网友发现,三八节这天“长沙整座城市都是粉粉哒”:长沙地铁3、4、5号线都推出各自的粉红专列,地铁4号线的座椅被刷成粉红色,地铁的语音播报还做了特别定制。长沙的38路公交车推出粉红专车,随处可见的出租车顶灯也变成了粉红色。

此后,五一商圈的网红粉红斑马线再度升级,改用热熔材质,不仅耐磨,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2023年9月,又增设11组分向错位式斑马线,可以分隔不同方向的行人。行人可以根据地面的指引靠右通行,并观察二次过街信号灯,在绿灯时有序通行。相比普通斑马线,错位式斑马线的宽度增加一倍,从而减少人流冲突,提高过街效率。相机镜头下的粉红斑马线与行走其上的潮人,共同构成一件充满视觉语言的艺术品。长沙人的潮生活是把生活过成了有趣的样子。

长沙一产业园内的粉红爱心斑马线。从湘江两岸灯光秀,到粉色斑马线,再到坡子街派出所,似乎每隔一段时间,长沙就会有新的网红打卡点出现

当然,来长沙不能错过的还有大名鼎鼎的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展,瞻仰安睡在这里的辛追夫人和巧夺天工的素纱襌衣;登上山水相依的岳麓山,感受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深邃;去梅溪湖国际文化中心看一场直击灵魂的演出;在铜官窑遗址琢磨千余年前征战海外市场的瓷器;或者在秋天的洗心禅寺坐看黄瓦红墙;钻进建在屋顶上承包落日全景的摩天轮;到IFS国金中心顶楼和玩偶来张合照……从湘江两岸灯光秀,到粉色斑马线,再到坡子街派出所,似乎每隔一段时间,长沙就会有新的网红打卡点出现。网红城市的本质,大概就是任何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旅行线路吧。

(参考资料:骆志平《长沙臭豆腐》;刘飞滨、大鹏等《城市的魅力》;王习加《长沙史话》;《长沙有哪些老街道?十大历史古街汇总》;新快报《烟火夜长沙 不只有美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