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所有教导过我的人—— 你好,老师!

致敬所有教导过我的人—— 你好,老师!

王学武      2024-09-10      来源:时光里的时光

 

你好,老师!(原创)

作者:王学武
朗读:丁   香

又到了教师节
心里更愿意说是老师的节日
数过吗,人生旅途中你有过多少老师
老师总在付出但很少有老师在乎你感不感谢

每到这个日子
总想起教自己的第一任老师
那个教识字的老师,现在还讲故事吗
那个教我认阿拉伯数字的老师你现在还好吗

道一声老师好
老师教知识也教做人的道理
老师的言传里学生感受求知的真谛
老师的身教让我懂了老师的指导啥时都重要

你好,老师
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可听到
你的孜孜不倦教会我做事兢兢业业
我的点滴进步里总能把老师你的影子追溯到

老师,你好
桃李满天下的你或两鬓斑白
学生曾经的淘气你是不是早已忘怀
听到你带的学生如今都很出色会不会很快乐

(原创于2019.9.8,修改于2024.9.10)

 

 

延伸阅读

 

“读报时间到了”

每每听到电视或电台的报摘节目,总会自然想起很多年前于老家淳安中学读书时,班主任徐百德老师在晚自习开始前说的第一句话。
学校高二分文科理科,教地理的徐老师是我们文科高二(四)班的班主任。班里既有家境好的城里学生,也有不少跟我一样家境贫穷的农村孩子,但徐老师从来都是一视同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会详细记在他的工作日志里,独独要求的是不管你来自农村还是城里,都必须整洁干净,同时要无条件守纪律。
徐老师是忠实于教学大纲尤其是尊崇课本的老师。书上的每道题,他都不会让学生放过,绝对属于注重基础知识的不苟言笑的老师。因为我们都住校,晚上集中自习。每天晚自习之前,徐老师的第一件事便是抽出二十分钟时间读报纸时政要闻。那时的媒体业没有现在发达,老师常选的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还有浙江日报等。每天晚自习铃声响过后,全班同学端坐教室,听到的第一句话便是徐老师洪亮的声音——“读报时间到了”,然后老师告诉我们当天的读报内容,有时会解释为什么读那篇报道。大多时候是老师自己读报,偶尔让学生代念。
“读报时间到了”,铿锵有力,让我们下意识就把注意力聚焦到他的脸上。好想再当面聆听一次徐老师干脆而有力的声音,可这已经成了永远的回忆。去年回老家,得知徐老师因病于2007年12月辞世。
一声“读报时间到了”,遥远又恍如昨日,回响在耳畔。

                         (写于2011年 ,收录在《孝亲三部曲》,修改于2023.9.10)

 

大字报

很多年前,在村里读小学,那时还没有教师节。三年级时,教我们的王让清老师是民办教师,说是老师却跟农民一样拿工分,但老师上课并不因为民办身份而怠慢。当时两个年级在同一间教室,让清老师给这个年级讲完课布置做作业,再给另一个年级讲。很奇怪,那会儿并不觉得互相干扰。 

当两个年级都做作业时,老师总会习惯地拿出旱烟袋和一根一二十公分长的竹烟枪,手指在烟袋里捻出点烟丝熟练装在烟枪一端小蛇脑袋似的烟嘴里,火柴点了,猛吸几口,像是憋坏了。

让清老师的小舅子——聪明但有些淘气和顽皮的文宝,跟我在一个班读书。印象里,老师惩罚他的次数远比其他同学多,好像还揍过他。

不知道什么原因,村里的学生和大人们都亲切地叫让清老师为“的(di)老师”。“的老师”算术教的比语文好,而我的语文成绩应该比算术好。“的老师”对我好像既喜欢又不喜欢,喜欢的是学习认真——我的父母都不识字,连名字都不会写,所以从小我就珍惜读书识字的机会。除了背语文书上的课文外,“的老师”常交给我背一些语录文章的任务,虽然不懂所背内容的含义。更有些自豪的是,三年级时我能够帮外婆和伯父给当兵在外的孩子写信。“的老师”不喜欢我的地方是,因家境贫穷常常交不起学费、书费,总拖班里的后腿。老师一次次奚落,我也只脸红耳热地不吭声。 

至今我也不会包书皮——每学期开学第一天,从没拿到过新书。有时学期快结束了,母亲用自己家或借来的鸡蛋卖给村里代销店,换了钱再去交书费学费。那时已没有新书。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小学期间,我始终未能入“红小兵”——现在的少先队。看着鲜艳的红领巾,心里总有种自卑盘结在心底,我称之为红小兵情结。

“的老师”后来经过考试转了公办教师,因业务优秀,又升任乡里的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我上大学和工作后,每年回去都会去看他。说说笑笑,老师也会说起我们小时候淘气的事。惟独有件事,我总是欲言又止。

大概小学四五年级的某一天,“的老师”讲完课布置学生做作业后,习惯地掏出焊烟在课堂上猛抽,我突然拿出毛笔写好的“大字报”——其实并不明白“大字报”三字是啥含义,而主要内容是批判老师上课抽烟。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当我站起来大声念出“大字报”三个字时,“的老师”诧然。之后,班里其他同学也贴了“大字报”,有的说被老师罚站,有的批判其他年级的老师用教鞭体罚学生。

我一直想跟让清老师说声对不起,告诉老师我曾经的年少无知,但每次回老家相聚时,总是不愿意破坏了那种说说笑笑的气氛。

十多年前,我回老家过年时,听到让清老师不幸患病辞世的消息,我再也没机会向“的老师”表达歉意,为那张此生唯一一次写过的“大字报”,请求老师的原谅。

感念让清老师,不只是在教师节。未能向老师说出“对不起”,是学生心里的愧疚。

  (写于2011.9.10,收录在《孝亲三部曲》,修改于2024.9.10)

作者介绍:

王学武,乡情、亲情文学知名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乡愈》、《乡读手记》、《亲疼》、《孝亲三部曲》(《亲疼》《亲缘》《亲享》),北大出版社出版。《乡读手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担任《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北大出版社出版)编审指导,入围2022年中国好书。微信公众号《时光里的时光》创建人。

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安川村,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2020年被家乡授予淳安文化传播杰出人物,原科技日报社研究部主任。

《乡愈》系作者第六部乡情、亲情作品,由“乡之旅”——表达对乡村巨变的新感怀、“亲之疼”——以原汁原味的心性表达再催人们回归亲情本源、“心之情”——重拾本源初心,共情心性修炼、“淳之愈”——抒怀新时代乡情、乡愁对每个人的疗愈和治愈四部分构成。

《乡愈》,在保留《孝亲三部曲》和《乡读手记》经典篇目基础上,增加作者近三年在网络新媒体发表的更具乡愁思绪沉淀、更见积极人生态度、更富治愈美感的新作,是作者乡情、亲情系列作品全新呈现。

 

 

朗读者:

丁香,来自江南,声音艺术的爱好者、践行者。想听更多丁香朗诵,请关注公众号:丁香花开的声音(ID:dingxiang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