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 2024-09-11
河西走廊,地处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的甘肃省西北部,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公里,最狭窄处只有数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与外界的交通要道。在这里,各个民族不断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今天,就让我们从9个数字,读懂河西走廊的历史。
“9”姓粟特
古丝绸之路上,少不了“胡商”的身影。这些西域商人,绝大多数是粟特人。由于他们的姓氏集中于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这九种,中原人士也称他们为昭武九姓。这九个姓则与唐朝中亚地区九个粟特人建立的城邦国家(国王均以昭武为姓)有关系。这些城邦国家原本属于古代西域的康国,后逐步分化形成各自政权,与河西走廊有着密切的联系。
康国(Samarkand):康国是昭武九姓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国家,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康国在唐代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之一,与唐朝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隋书·西域传》记载:“康国,康居之后也,其王姓温,月氏人也。”
安国(Bukhara):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是丝绸之路上另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隋书·西域传》提到:“安国,汉时安息国也,王姓昭武氏,与康国王同族。”
曹国(Kashgar):位于今新疆喀什,是昭武九姓中唯一位于今天中国境内的国家。《隋书·西域传》记载:“曹国,旧是康居之地也。”
石国(Tashkent):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隋书·西域传》提到:“石国,居于药杀水,都城方十余里。其王姓石,名涅。”
米国(Merv):位于今土库曼斯坦境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隋书·西域传》云:“米国,旧康居之地也。无王,其城主姓昭武。”
何国(Khiva):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是昭武九姓中的一个小国。《隋书·西域传》提到:“何国,旧是康居之地也。其王姓昭武。”
火寻国(Khwarezm):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交界处,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国家。《新唐书·西域传》记载火寻国也是昭武九姓之一。
戊地国(Ferghana):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是昭武九姓中的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新唐书·西域传》记载戊地国也是昭武九姓之一。
史国(Sogdiana):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是昭武九姓中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隋书·西域传》记载:“史国,旧是康居之地也。其王姓昭武。”
昭武九姓与河西关系密切,他们从中亚而来,河西走廊是他们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他们在河西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在经济方面,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桥梁。昭武九姓国家通过河西走廊与中原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商品和财富的流通。在文化方面,昭武九姓国家的文化、宗教和艺术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原,同时中原的文化也通过这一通道影响到西域乃至更远的地方。在政治方面,唐朝时期,为了巩固边疆安全和扩大影响力,与昭武九姓中的一些国家建立了政治联盟,通过联姻、册封等方式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在军事方面,在唐朝与西域的一些冲突中,昭武九姓国家有时会成为唐朝的军事盟友,共同抵御外敌。(文/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