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 2021-03-31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为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将于4月20日在京举办“中国乡村人文论坛”,论坛旨在以传承优秀文化基因、重构乡村发展理想为切入点,提升乡土自信,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打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全国各地的行动如火如荼。
今年1月,红船起航地嘉兴召开2021年度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设计汇报会,突出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提升嘉兴城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单元的意义,使美丽乡村精品线成为农民群众幸福的基础和助力,成为吸引青年人回到乡村的承载体,成为世界级诗画江南的体现。
嘉兴运河陶仓理想村
佛山市以南海区里水镇为起点,串联起14个城镇(街道)、100多个村居,形成总里程超过100公里的 “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今年1月,百里芳华辅助公交旅游专线投入运行,成为佛山第一条纯乡村旅游定制专线,市民可以乘坐公交车饱览“一村一韵,一步一景”的“百里芳华”。
佛山里水镇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带
今年3月,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深入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乡村一线,把脉“三农”工作,围绕“到2022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部署了重点工作,并对四地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目标要求。
苏州昆山祝甸砖窑文化馆
在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之后,云南红河州将在“十四五”期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建救助平台、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四个专项行动”,扎实做好脱贫地区后续帮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红河州元阳县阿者科村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大工程,不仅要推动乡村物质文明的深化发展,更要推动乡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本次论坛以“人文乡村 理想中国”为主题,将邀请国内文化产业及乡村振兴领域的相关领导、专家、企业及媒体代表齐聚人民日报社,以主题演讲、圆桌对话、实践分享等形式,围绕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人文建设的新路径展开研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参考。
乡村人文建设不仅是对传统建筑等物质遗存的保护、修缮,还有对乡村文化精神的唤醒、重建,这些工作需要文化、旅游、教育、科技、传媒等行业的跨界联动、合作,本次论坛希望搭建起跨界交流平台,呼吁和发动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和有识之士共同参与,促进乡村人文的共建、共创、共享、共生。
苏州昆山计家墩理想村的农忙场景
为了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办方将在今年6月至年底期间,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建项目实地举办分论坛,探寻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扩大论坛的价值和影响力。
本次论坛由乡伴文旅集团协办,该集团以推动中国乡村文明化进程为使命,致力于成为“联合各级政府、知名企业及组织,共同促进中国乡村振兴的服务平台”,凭借强大的设计研发和专业的运营管理及资本的助推,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做了诸多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