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历君看两会:博物馆夜间开放或可常态化?
https://oss.gjrwls.com/cmsFiles/2021/3/11/20210311030337-eab68c63-938f-4aa1-ac82-d98712f23e39.jpg

国历君看两会:博物馆夜间开放或可常态化?

国历君    2021-03-11

大家晚上好,夜深人静,我们继续聊聊两会文化领域的事情。最近几年,关于弘扬传统文化、让文物走进生活的观点越来越深入人心。今年两会上,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发表了哪些观点呢?我们通过两组问答来了解一下。

近几年,很多人在呼吁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用起来,才能更进一步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在这方面应该如何做呢?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认为,目前还有不少文物常年躺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睡大觉,与普通群众基本隔绝。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推动博物馆夜间开放、免费开放常态化,拉近文物与普通群众的距离。

我们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积极打造文化产品,实现文的物化,和物的文化,让文化遗产自己会说话。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有着生动的文化故事,这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才是我们最宝贵的文化精神内核,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挖掘、整理、再现、传播。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壮大非遗保护传承力量,避免让一些宝贵的非遗资源悄无声息地“死去”。目前,依然有不少非遗项目存在传承困难、难以实现商业化的情况。对于这些项目我们要坚决“养起来”,为相关传承人提供生活保障,为他们开展“师带徒”等传承活动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资金支持。已经具有稳定市场效益的,则要进一步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此外,我们还要加大地方传统戏曲等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要充分利用影视、动漫、游戏、短视频、VR等数字化载体,让古老的非遗项目真正走进年轻人的视野。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今天,通过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但是,如何让科技真正激活文化的同时,又能让文化温暖科技呢?

全国政协委员范小青提到,IP是一个在国内较为新兴的概念,在欧美、日韩已经流行多年,形成了数字文化领域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范小青认为,“我国有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目前急需提升的是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转化的能力。引入新文创核心理念,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其进行IP化开发,能够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全新生命力。”

她建议,要进一步健全版权保护机制,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让更多有技术能力和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到传统文化的IP挖掘和培育事业中,如采取建立传统文化IP扶植基金计划等方式,对重点传统文化的活化项目给予定向引导和支持。

同时,以“科技+文化”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提升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加强网络文学出海步伐,融合现代数字化技术和创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海外巡展,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作协主席范稳,也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新文创”方面的提案。他提出,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及大中城市都有不同层面的文博馆,但通常游人稀少,缺乏生机,多有收藏、整理、研究价值,少有面向社会传播文明的途径。

因此,充分运用网络文学、动漫、影视剧、网络视频等多种数字化手段,有助于推动线下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但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数字科技,必须在尊重历史真实、尊重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构架和改编,不能对严肃历史进行随意歪曲和戏说。范稳认为,“作为文艺作品,必须要弘扬和宣传正能量,给人美感,赋予人信心,呈现崇高与向善的信念,我们不能忘却这是文艺作品的宗旨所在。”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刘忠斌则着眼于数字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的共同发展。他提出建议:一方面将经营性文化产业与公益性文化产业的文化资源利用数字化进行整合,形成一站式搜索平台供用户使用。

平台建设可由双方合作,或者交由第三方运营。还可以促使文化企业单位提供文化资源,文化事业单位引导客户群,例如,数字文化企业可将许多珍贵的史料与文物进行开发,形成有声读物、纪录片、纪念品等文化衍生品,进入商业流通领域。

另一方面,可以促成文化事业单位提供文化资源共享,文化企业单位提供技术与平台。这样充分整合双方优势,即文化事业单位拥有大量的文化资源,而文化企业单位拥有高端技术人才。最后,可以鼓励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作为投资方,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提供运作资金。

以上就是今天的观点讨论,对于如何利用数字科技激活我们的历史文化,用历史文化来温暖数字科技,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郑窈、王铣:“全国政协委员阮诗玮:别让文物‘躺’在博物馆里‘睡大觉’”,人民网;

范佳来:“两会代表谈网络文学:推动传统文化IP化,加强打击盗版力度”,澎湃新闻

石小磊:“全国人大代表刘忠斌:让高质量文化产品成为数字时代的宠儿”,《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