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 2021-07-22
北京中轴线,自元代至今一直是北京城市东西建筑的对称轴。过去的6年间,在7.8公里的中轴线两侧,北京在功能疏解、古建筑修缮、街巷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老城保护”替代了“旧城改造”,西城区各项工程也陆续启动,北海公园漪澜堂修缮、景山观德殿重新亮相,北京中轴线正呈现一番新景象 。
北海公园漪澜堂大修
2020年7月,北海公园漪澜堂启动百年大修。这处曾被仿膳饭庄占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建筑将在修缮后亮出真容,北京中轴线再添明珠。
此次修缮坚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宗旨,遵照恢复古都风貌的要求,以消除漪澜堂建筑群文物本体残损病害,恢复历史格局,展现北海皇家特质进行“研究性修缮”。
前门街区成为采风基地
前门大栅栏杨梅竹斜街,是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的“采风基地”。大学生们将美丽街巷变成艺术品展卖。通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疏解整治促提升以及城市精细化治理,胡同里杜绝了开墙打洞现象,公共长凳、入户地灯出现了。漫步胡同,和老住户们擦肩而过,学生们感觉收获颇丰。
北海医院和东天意市场启动降层改造项目
北海医院和天意市场占地面积2921.2平方米,建筑面积8596.4平方米,分南、北、西三栋建筑,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其中南、西楼各五层,高度18米,原作为天意市场在使用,2015年西城区政府组织实施了疏解腾退。北楼六层,高度23.7米,原为北海医院。由于该建筑高度较高,影响地安门外大街历史风貌的完整性,需进行降层改造及风貌修复。将由现状的6层23.7米降至2层9.6米。项目降层后,将减少地上面积3858平方米,减量约44.9%,织补街区风貌,建成与中轴线传统文化相配套的文创办公空间。
俯瞰北京中轴线
此次降层改造,是北京落实核心区控规的首个降层项目,也是恢复中轴线景观视廊第一个拆除项目,有力促进了老城整体保护和中轴历史风貌保护。(综合整理自: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西城、西城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