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毯,紫禁城的传奇艺术
紫禁城走出的绝品
https://oss.gjrwls.com/cmsFiles/2021/7/21/20210721075447-bf1b38eb-be6a-433f-93ee-68382a7be6b1.png

宫毯,紫禁城的传奇艺术

国家人文历史      2023-12-28     

宫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兴盛于元代,作为皇宫专用的御用品。北京宫毯后被列入“燕京八绝”,也是中国宫廷艺术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代表作之一。

宫毯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历史上宫毯皆出自给宫廷提供御用器物都的宫廷造办处,因而宫毯也被称之为“官坊毯”。

自元代始,各代帝王在宫毯的使用、铺设、织造、配色、图案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对宫毯的要求渗透在毯中的每一个细节,原料、染色、大小、数量,毯用在哪座宫殿、哪个位置,往往都要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

宫毯与皇家礼仪

宫毯在宫廷文化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一是由于那时铺地材料贫乏,毯是毛丝织物,具有隔寒隔潮的功能,是非常理想的籍地用品。二则,毯拥有变化多样的图案和丰富的颜色,除了使用价值以外,毯还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宫毯尊贵典雅、构图精美、配色鲜亮、立体凹凸的剪裁极富层次感,样式千变万化。三是因为毯的使用与宫廷礼仪分不开,在不同时节、不同位置铺设的毯,其图案和颜色都有明确的规定。

宫毯在色彩上常用皇宫主色红、黄二色,有时也用象征天空的蓝色和象征云朵的白色,这些宫廷御用的颜色,在色彩上与宫廷建筑和陈设交相辉映。虽然皇宫下辖的各地织毯坊在织法上各有不同,但是由皇家统一下达的图样,却体现出浓郁的皇家特色。

织造宫毯的手艺人,也是由专门的家族负责研习,一代织宫毯,世代织宫毯。这种专门为皇室织宫毯的家族,人称“匠户”。百年过去,宫毯织造继而走向衰落。到解放前,整个北京地区只有几家小作坊有几十位工匠会这门手艺。

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出口创汇的需要,宫毯织造再度兴盛起来。上世纪80年代初,宫毯织造鼎盛期,北京有11个可以织就宫毯的工厂,峰值时宫毯匠人有5000多人,光北京地毯五厂从业人数就有500多人。

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机织宫毯大行其道,加上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趋于饱和等因素,手工宫毯市场又走向寂静。曾经位于京城最中心地段的宫毯厂,因为种种原因停业,改建,目前还有宫毯生产能力的只有北京地毯五厂,从业匠人只有宫毯技艺传承人王国英和她几位徒弟。

宫毯技艺传承人修复盘金毯

宫毯技艺传承人王国英

2003年,王国英所在单位接到上级通知,要求恢复宫毯织造中的最高品类“盘金毯”。王国英有幸和师父国家级宫毯传承康玉生一起加入盘金毯修复专家组。

但盘金毯的复制难倒了修复专家组所有的成员。因为盘金毯是一种特殊的地毯,它是一种特殊的金线纵经纬交织而成,正面盘金,背面盘金丝,通常是用来织龙纹,体现皇帝的尊荣华贵。

然而自民国后期,盘金毯便已经失传,即便当时最顶级的宫毯艺人从来都没有见过盘金毯。最终,经过有关部门协调,故宫从馆藏文物中调出来两条盘金毯。专家组透过放大镜观察盘金的股理,进而反推敲金毯的生产工艺。

专家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故宫馆藏的盘金毯每平方英尺有经纬线各100道,也就是在织造的时候每一平方英尺要打10000个结。而最终专家组决定做120道工艺的盘金毯,也就是编制时,每平方英尺要打14400个结。

接下来是金线的问题,上哪里找纯度为98%的黄金做成的金丝?王国英跟随师父寻遍了全国,最后找到了南京金箔厂,意外地促成了金线制作技艺复原。       

2008年,“宫毯”技艺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国务院又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