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视听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服贸会·用科技艺术激发文化遗产的美学潜力
https://oss.gjrwls.com/cmsFiles/2024/9/16/20240916113350-7606d014-ce4c-4bf0-9ccb-bd2fc5314244.jpg

在新视听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服贸会·用科技艺术激发文化遗产的美学潜力

记者:詹茜卉      2024-09-14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这可能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时代。

随着科技艺术手段的不断升级,“新质生产力”推动下文化产业如茁壮生长的参天大树,生发新的枝叶、结出新的果实、绽放新的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就文化产业来说,该如何体现新质生产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本届服贸会或许会提供一些参考答案。

2024年9月12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如期举行。本届服贸会以“科技赋能新文旅,创意引领新生活”为主题,预示着这次文化产业发展成就展上的科技含量。国家人文历史记者在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成就展注意到,以中国文化遗产、古代文物为基底的艺术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如4K影像“最美长城”、“凝时聚珍”水法钟沉浸式数字文物展示装置、“穹天玉宇”藻井艺术体验等等。

2024服贸会·首钢园 摄/詹茜卉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届服贸会,北京地区有46家重点文博单位和优质文化企业的1200余件文创产品、市属11家公园和园博馆的400余件文创产品等参与展出,为观众提供丰富文化体验。

“最美长城”、“凝时聚珍”水法钟沉浸式数字文物展示装置由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黑弓共同打造。参与过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制作等国家项目的黑弓科技公司,其品牌灵感源于“后羿射日”的弓箭。创始人王志鸥希望黑弓BLACKBOW作为跨媒体艺术创意团队能如同一支穿云箭,用科技艺术的手段将“中国故事”传播至世界各地。

“最美长城”展项采用4K无人机实景取材,结合数字电影级特效技术和数块巨幅高清屏 摄/詹茜卉

本次以文化科技相融合的“最美长城”,是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后,打造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系列的又一作品。今年是甲辰龙年,黑弓在影像中特别设计了“飞龙化长城”的场景。一条巨龙在空中腾飞,随着龙身的舞动,长城逐渐幻化而出,巨龙化身为坚固的长城,守护着中华大地。这一设计不仅寓意着龙年的吉祥与繁荣,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和平、安宁的向往与追求。

市委宣传部联合黑弓打造的“最美长城”展项。来源/受访者供图

另一展项“凝时聚珍”是以故宫博物院馆藏“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为原型创作的数字艺术装置。这件文物曾出现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是广为人知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参与修复的“网红钟”。钟表以18世纪西洋制钟工艺闻名,文物名中的“水法”一词,源自钟表为模拟水流动态效果而设计的传动装置,钟身设有鸟禽、水车等多处细节机关,动起时栩栩如生。 

“凝时聚珍”水法钟沉浸式数字文物展示装置 摄/詹茜卉

“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体验空间”则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现中国古建筑中藻井的千变万化,带给观众极致美学体验。藻井是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构件,位于天花板中心位置,是建筑礼制的重要构成,寄托了古人对“天”的想象,更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高超的雕饰水准,以及对中心对称式几何图形的深入认知。

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体验空间。来源/受访者供图

“穹天玉宇”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之纲教授总策划,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路珂教授提供学术支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演艺创新研究所和北京鱼果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品,以藻井为切入点,聚焦隆福寺等北京地标性建筑中的藻井,结合传统美学与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展现藻井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传承。高精度影像技术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六面LED屏幕环绕的CAVE空间中,天花板方形屏幕与藻井位置契合,超高清数字艺术视听内容以不断变化的藻井图案呈现出藻井的结构、装饰、色彩与功能之美。

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体验空间 摄/詹茜卉

让前沿技术服务于科教传播

全新的艺术呈现形式让许多观众耳目一新。人们已经发现,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大势所趋。在面对众多有“同质化”趋势的高科技产品,平衡数字炫技与科教传播是摆在很多科技公司面前的一项挑战,也是各文化单位在科普时应考虑的问题。

黑弓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的历史文化展示往往局限于实物展览和文字解说,新媒体艺术则打破了这一局限,创造了全新的文化体验业态,是转译中国文化记忆的独特语言。如“凝时聚珍”装置主屏幕画面中表盘镶嵌的红蓝宝石与表身还原出厂质感的镀金工艺,呈现出数字再造过程,让数字技术喻于人文对话,观众也仿佛步入一场文物修复师的数字之旅。

鱼果文化也表示,如何用艺术与科技赋能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直在实践并不断尝试突破的领域,除了“穹天玉宇”,还有天生我材·李白——中国古诗词新媒体艺术系列展,崖壁光影剧场《山海寻隐》等作品,都是用艺术与科技的表达赋予古老的文化新时代的活力和价值,让公众在新媒体艺术科技媒介综合体验中感受文化、理解文化。

随着AI、大数据、AR、VR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前沿技术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黑弓、鱼果文化等科技公司都在科技与艺术双结合方面持续发力,注重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结合,通过高科技手段推动文化多样性展现,深挖打磨成功IP,让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出海,在全世界真正地“讲好中国故事”。